帕舒帕蒂納特廟Pashupatinath
(尼泊爾語:पशुपतिनाथ मन्दिर,拉丁化:Pashupatinath Mandir),這裡位於恆河支流也就是尼泊爾加德滿都東部巴格馬蒂Bagmati Nadi河畔,是一座尼泊爾最大的印度教寺廟,也是印度次大陸四大供奉濕婆的寺廟之一,創建時間可追溯至公元400年。帕舒帕蒂納特廟地區的264公頃土地上,共有518座寺廟及古蹟。主要的塔式廟宇位於四周築有工事的庭院內,由尼泊爾警察守衛,並設有一個警察哨位。

PB241063.JPG

在火葬台那外國人入門票1000盧比,門票當日有效但是除了印度教的人無法進入寺廟內。雪巴人二弟Chhewang 說不要把安全帽拿下來,這樣你可以省入門票呢!!哈哈小朋友不要學喔(灬ºωº灬)

PB241064.JPG

帕舒帕蒂納特廟周圍的街道上開設有大型市場,市場裡的商販售賣紀念品、服飾、顏料以及宗教用品。該寺廟的東面是瓦蘇基納特(Vasukinath)。寺廟大門外有一家古廟改建的福利院,曾是德肋撒修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。

PB241096.JPG

PB241065.JPG

PB241066.JPG

神話傳說
「帕舒帕蒂納特」(Pashupatinath)一名中,「帕舒帕蒂」(Pashupati;梵文:पशुपति,Paśupati)意為一切生物的保護者,是濕婆的名號之一。《梨俱吠陀》則將「帕舒帕」(pashupa,意為一切生物的保護者)作為普善的名號之一。「帕舒帕蒂納特」的意思是「一切生物的保護者和主」,由三個梵語詞彙組成:「帕舒」(pashu,意為「生物」),「帕蒂」(pati,意為「保護者」),「納特」(nath,意為「主」)。在尼泊爾語和印地語中,有時為表尊敬可前綴敬語「室利」(Shree),成為「室利·帕舒帕蒂納特」(Shree Pashupatinath),意思是「尊敬的一切生物的保護者和主」(英語:Respected Protector and Lord of all living things)。
帕舒帕蒂納特廟是加德滿都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,不過關於這座寺廟建成的確切時間卻無人知曉。但根據《室犍陀往世書》中的「Nepal Mahatmaya」與「Himvatkhanda」章節所述,一天,濕婆在祂位於岡仁波齊峰的宮殿中待厭煩了,於是就去尋找一個藏身之處。祂發現了加德滿都山谷,然後就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逃出了宮殿,並在山谷中定居。祂在當地以「帕舒帕蒂」的名字而聞名,之後其他神祇發現了祂的藏身之處,於是就去引祂出山谷。於是祂將自己化身成一隻雄壯的鹿,在其他神祇請求祂幫忙時,祂不願意提供幫助。如果濕婆不答應祂們的請求,祂們就會使用武力。毗濕奴抓住祂的鹿角,鹿角斷裂成了碎片。毗濕奴建立了一座寺廟,並在巴格馬蒂河畔用碎鹿角做成了林伽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寺廟被埋在地下並被人們遺忘。後來,一頭奶牛秘密地將奶灑在了土堆上,接著飼養奶牛的牧人就在土堆周圍挖掘,最後他們發現了失蹤的林伽,然後就再次建起了供奉濕婆的寺廟。

PB241067.JPG

宗教意義
帕舒帕蒂納特廟是供奉印度教大神濕婆(尼泊爾語中稱為「帕舒帕蒂」,即獸主)的寺廟中最神聖的一座,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濕婆節(Maha Shivaratri)就在這座寺廟中慶祝。只有印度教信徒才被允許進入帕舒帕蒂納特廟,而那些不是信徒的遊客只能在巴格馬蒂河對岸遠遠地觀望寺廟。
在寺廟附近的巴格馬蒂河畔,坐落著尼泊爾最大的火葬場——雅利亞·加特(Arya Ghat),在加德滿都及周圍地區尤其常用。火葬前,死者的長子會在河邊剃光全身毛髮,走進河中淨身,舉行簡單的儀式後,用白布包起死者的遺體,然後在河邊的平台上搭起架子火化,焚燒後的骨灰灑入河中,而長子需吃齋禁慾13天,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做,死者的靈魂才能離開軀體,融入神界。

PB241068.JPG

建築結構
帕舒帕蒂納特廟占地面積2.6平方千米,是塔式建築,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群的主要元素是方形結構,主體建築四邊對稱,具有大型屋頂,屋頂為雙重檐,四面斜坡,其雙重檐為銅製,表面鍍有金層,塔頂也是金制,具有宗教象徵意義,木雕浮屠裝飾精美。寺廟有四個大門,門表面鍍滿銀片。西門外有南迪(Nandi,濕婆的坐騎公牛)雕像,雕像表面也鍍有金層。濕婆神像是由黑色石頭雕刻而成,高及周長均約為1.8米。

PB241089.JPG

歷史
寺廟的祭祀活動自馬拉王亞克沙·馬拉(Yaksha Malla)的時代開始,祭司是來自南印度的婆羅門。此傳統應該是在公元6世紀由聖人商羯羅開創,表面上是為了停止寺廟中很普遍的人祭,實際上是通過鼓勵文化交流使大印度(Greater India)思想得到傳播,使印度達到統一。他的方案在印度的其他寺廟中也被推行。與印度不同,那時尼泊爾的主權在幾個世紀中從未被外敵奪走,這時由於她被強大的踞喀兵軍隊保護。然而馬拉王很尊重商羯羅的請求,並任命其為受人尊敬的印度教祭司。

PB241071.JPG

還有一種說法,該寺是印度祭司們的住所,因為當國王逝世後,尼泊爾全國的百姓一年中都不能進行任何宗教活動,而要為故王服喪一整年。由於寺廟必須永遠受人敬仰,印度祭司也會進入寺廟以保證該寺不受破壞,即使是在全國服喪期間。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寺廟中只有4名祭司能觸摸神像,而且祭司均需來自南印度。然而,由於尼泊爾於2009年發生了歷史性的革命,尼泊爾的君主制已被推翻,隨著民主化進程的推進,尼泊爾籍的祭司們稱他們更適合守護神像,因為他們與南印度祭司有著同樣淵博的學識,而且他們對加德滿都獨特多元的文化更為了解,而這正是南印度祭司所缺少的。2001年6月16日,尼泊爾在帕舒帕蒂納特廟為已故的比蘭德拉國王、迪彭德拉國王舉行哀悼儀式。新國王賈南德拉、柯伊拉臘首相及內閣成員參加了哀悼儀式。2015年尼泊爾地震,該寺廟倖存,建築基本完好,但是幾面牆被扭曲變形。數百具遇難者遺體在帕舒帕蒂納特廟火化,死者骨灰順巴格馬蒂河流走,巴格馬蒂河幾乎被火化屍體的殘留物堵塞。

PB241069.JPG

PB241070.JPG

河岸旁的牛牛

PB241072.JPG

PB241073.JPG

阿里亞火葬台Arya Ghat 
隔著橋上的上游有兩座下有總共有四座,最上面的火葬石台曾經是王室貴族專用的,一般平民用的火葬台則是在下游處。相信生死輪回的印度教徒們不會製座墳墓,就直接在這裡上演著火燒屍體,伴隨著濃厚的火葬煙霧。

PB241074.JPG

蘇阿姨要過這條橋去火葬台的上方看一下

PB241075.JPG

PB241076.JPG

過了這條橋以後往左手邊轉有個門

PB241077.JPG

通過這座門往左手邊走就可以抵達火葬台的正上方

PB241078.JPG

PB241082.JPG

從高處往下看總共有3座火葬台正在焚燒屍體,家屬每個坐在隔壁掩面痛哭看著親人的屍體一點一滴的逝去

PB241079.JPG

連骨頭也會燒個精光 (南無阿彌陀佛~~~不是印度教的蘇阿姨也只能心中邊念了)

PB241080.JPG

從火葬台方向看過去的另一頭

PB241081.JPG

階梯旁有著11座石塔ekadasa rudra 

PB241084.JPG

PB241083.JPG

一些苦行僧(Baba、Gugu)隱居的山洞,他們會擺成修煉姿勢,如果遊人要拍照,則需給他們一些錢。

PB241095.JPG

這一整排則是林伽神龕

PB241086.JPG

濕婆林伽是指濕婆神的男性生殖器

PB241085.JPG

河岸對面許多山洞住著苦行僧sadhu baba
是印度盛行的修練方式,常有苦行僧蓬頭垢面、衣衫襤褸,帶著象徵濕婆裨的三叉杖,邊走邊吟誦古經文。苦行僧必須忍受常人認為是痛苦的事,如長期斷食甚至斷水、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、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、喝尿吃屎、忍酷熱嚴寒等事情,來鍛鍊忍耐力和離慾。一般婆羅門尊崇苦行僧,但是大多數的婆羅門都不是苦行僧。耆那教有兩派別,天衣派主張苦行,白衣派不主張苦行.釋迦牟尼成佛前曾修苦行,「晝便入林中。夜便露坐……至冢間。取彼死人之衣。而覆形體……日食一麻一米。形體劣弱。骸骨相連。頂上生瘡。皮肉自墮。猶如敗壞瓠盧……」。後來發現修苦行並不能達到究竟,於是轉以其他方法修行成佛.釋迦牟尼佛曾在優羅毗羅村收留五名苦行僧,此為佛經上記載的「初轉法輪」。印度聖雄甘地一生多次絕食,生活極盡簡樸,英國首相丘吉爾稱他是「半裸的苦行僧」。

PB241087.JPG

林伽神龕繼續往前走有個小條山路可以往上爬,旁上去可以俯瞰整個帕舒帕蒂納特廟的全景

PB241093.JPG

到處都可以看到神像

PB241088.JPG

一隻已經他界的蝴蝶

PB241092.JPG

謝謝雪巴二弟Chhewang 帶蘇阿姨來逛,後來知道許多登山步道旁有樓梯也有泥巴地,登山的階梯專門給登山客用,階梯旁邊窄小的泥巴路是專給背行李、運菜、石頭的人用的,一次身上背的東西隨隨便便都可以超過50公斤但是領取的薪水卻非常的微薄(*´艸`*),這輩子第一次看到屍體焚燒真的好可怕..不過是一個很值得來參觀走走的古廟。

PB241090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蘇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